下载APP

重走知青路,再续中稍情

2019-08-08 16:29:14 | 阅读:8535

来源:上犹县融媒体中心

  • 在上犹的西部,有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山乡,传说中,这个乡村像一条船,古时的船亦称艄,船有艄头艄尾,而它就处于艄的中间位置,又因艄与稍谐音,故曰其名为中稍。中稍这只船曾历经风霜雨雪,承载过历史的厚重,更载过年轻而漂亮的上海知青。

    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1969年,为响应祖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数十位上海知青来到江西省上犹县中稍乡插队,吴平就是当年这支队伍中的一位。在那段蹉跎岁月里,吴平与中稍的乡亲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中稍也就成为了吴平几十年来魂牵梦绕的笫二故乡。

    这不,8月4日上午,酷暑的烦热挡不住前行的脚步,吴平与丈夫李先生及家人一行6人来到阔别40多年的中稍故地重游,寻找当年的足迹,探访昔日的同事,受到中稍村领导及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老大娘心中的“满崽”

    “那年秋天,我刚满16岁就满怀一腔‘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热血,离开繁华的大上海,来到江西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成为上犹县中稍乡新立大队的一名新社员。”回想当年,这位已经退休在家的人民教师感慨不已。

    “中稍变化太大,我已经不认识‘她’了。”这是当年的美女播音员,今年65岁的吴平见到笔者时说的第一句话。1969年,吴平下放到此地,在生产队劳动了两年后,安排在乡里的广播站当播音员。吴平是个热情、大方、漂亮的女孩,往往人未到,笑声先到了。她的嘴巴十分甜,笑容也楚楚动人,是那种从心底一点一点荡漾开来的笑容,让你顷刻间有云开日出的感觉,她像朵空谷幽兰,不惊艳不招摇,只静吐芬芳。

    为了做好广播宣传工作,吴平在做好播音工作同时,经常深入基层,一边下地劳动,一边采访素材。常常是两脚泥巴,一身汗水,一路歌声。走进农家,吴平更是不畏劳累,帮助老乡打扫卫生,烧火做饭,是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闺女。老大娘们都亲昵地称她为“满崽”。

    小伙们心中的“偶像”

    吴平,这位知青中最小的黄毛丫头,经历劳动的洗礼渐渐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能言善辩,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领导的赏识、同事们的信任、帅哥们的爱慕。

    在人们的记忆里,吴平这位婀娜多姿的上海姑娘,一头浓密乌黑的秀发,摆动杨柳腰肢,轻挪细碎步履,经常行走在乡村小道之中,将中稍这片神奇的土地衬托得更加美丽迷人。

    一位老人回忆说,那时,吴平不管是下乡劳动,还是采访素材,都会骑着一部崭新的自行车,当时由于拥有自行车的人很少,因此,只要看到谁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路过,路人就会驻足观望,羡慕不已。他说,吴平很善解人意,每逢遇到步行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吴平都会主动搭上一程。因此,吴平的人缘很好。

    “在中稍公社广播站的岗位上,我得到了许多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得到了较好的锤炼和成长,我一直感恩于心。”说到此处,吴平心情激动,“当时这里的交通十分不便,道路很小,交通工具还比较落后。这次回到中稍,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道路宽了,环境美了,而且有了个闻名遐迩的天沐温泉,这让我太高兴了!”

    是啊,游览天沐温泉、欣赏阳明湖、饱尝上犹包米果,触摸历史脉络,体味民俗文化,领略人文情怀……把忙碌的生活节奏舒缓下来,让疲惫的身心得到释放,这就是吴平的当下感受。

    在老同事曾有德、中稍村凌小平书记、热心人朱立煌的陪同下,吴平看着中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禁勾起了对当年知青生活的怀念,看到现在的中稍已经逐步融入上犹城区倍感欢欣鼓舞。

    美国学者托马斯·伯恩斯坦曾经说过,中国知青的上山下乡,解决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无法避免的城市人口膨胀和失业率增长问题,并将它称为上个世纪“所有国家最大的一项社会实验”。

    “是啊,上山下乡给了我许多锻炼和宝贵的成长经历,我应感恩中稍!”吴平高兴地说道。(作者:朱立煌)


    编辑:陈飞龙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