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泥筑巢十六载——记投身家乡建设奋斗到底的乡贤徐春华

2020-05-16 09:18:49 | 阅读:39603

来源:抚州日报

  • 徐春华生前照片

    徐春华,金溪县秀谷镇徐坊村原新农村建设理事长,2020年4月因病故去。因为父亲临终的一席话,他扑下身子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家乡建设,在徐坊村拔穷根、拓富路、美乡村、养精神的道路上呕心沥血,以突出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带领乡亲把贫穷破落的徐坊村打造成“明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治村有方的徐春华也获得了“江西好人”、“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城乡社区建设先进志愿者”、“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优秀理事长”、“2019年度全国十大诚信之星”等荣誉称号。

    在生命历程的最后16年,徐春华把建设家乡当成了毕生追求,即使在2018年被确诊身患癌症,徐春华仍坚持带病工作,直到临终前,他最关心的还是村里的建设。“得病后也没什么怕的,第一我活了六十多岁,第二我觉得人生也圆满了,没有对不起这个社会,也没有对不起我的家人,这是我自豪的地方!”病中一次接受采访,徐春华这样说道。

    人非树木,不能千古。徐春华已经走了,可是在徐坊村的每个角落,依然可清晰地感受到,十六年来,徐春华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一点一滴刻画下的奋斗印记。

    一句诺言,一种归雁衔泥筑巢的情怀

    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些都是徐坊村现在的“标签”。沿着3.6米宽的进村公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徐坊村村训——“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勤奋好学、诚信守法”。徐坊村背靠1600亩的森林公园,全村73户人家,小洋楼排排挺立,整齐洁净的硬化路面通达每家每户。人工湖、文化长廊等点缀其间,1200米的围墙既是防护墙也是文化墙,处处显示出村里对成风化人的重视。通村走下来,家家整洁干净,庭院里点绿添红,悠悠然一幅田园画。

    可十多年前,徐坊村却不是这样一幅俏模样。徐坊村坐落于济广高速与金溪大道之间,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十分不堪。巨变始于一次嘱托。“有能力了,要为家乡做点事”,1999年,徐春华的父亲——一名老公社副书记临终前这样嘱托子女。从此,徐春华牢记父亲的遗言,他从壮硕的中年出发,把人生中最老练的精力回报给了乡土。

    徐春华是村民公认的能人,年轻时不仅在家乡建有金溪皇妃星绢纺丝被服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在外地办了几家公司。2004年,徐春华45岁,他以中年人特有的魄力,着力打通贫穷徐坊的“梗阻”——硬件上遵循要致富先修路的铁律,修了两条环村公路;“软件”上重视精神力量的涵养,将已倒塌的祠堂改建成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两项工程共花费了60多万元,村民共筹4.3万元,其余部分他自掏腰包。

    2006年,徐坊村召开村民大会,大家一致推选徐春华担任徐坊村新农村建设理事长。“我当时感到很惊讶,也很纠结。惊讶的是乡亲们对我如此信任,纠结的是我有自己的事业,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能否搞好是一个问题,思量再三后我还是接下了这份重担。”徐春华曾在采访中这样说道。徐春华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归雁,开始在徐坊村衔泥筑巢。他既有五年规划也有细分的小目标。“量力而行,逐步完善”是徐坊村建设的行动准则。身为一名党员,徐春华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上任后,他依靠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带领全体村民从改水、改路、改电、建厕、拆旧建新开始,一砖一瓦建设美丽新家园。十多年来,他坚持做义工,有时候一做10个小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村民做义工27000多个,节约资金300余万元,先后修建了文化休闲长廊、水上世博中国馆等几十项民生工程,建设的“六纵六横”网络排水系统,有效实现雨污分流,成为全县最早的“海绵村庄”。

    不忘初心,一个共产党员斩断贫困的决心

    贫困是不少农村存在的问题,回乡投身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和贫困做最坚决的诀别。多年来,徐春华力拔穷根,精心打造徐坊村“党建+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乡村旅游”的多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农机合作社、大米加工厂、节能环保砖厂、生态观光农业、在家自主创业、在外做面包、在县城开店经商等七大符合徐坊村实情的致富链条。

    为了提升生态产业效益,他将村里的农田种植、水塘养殖建设成为水生态文化园,率先建成了全县首个“机耕道示范村”。村前建石榴、杨梅、金桔等生态植物园,集观赏与农民技能培训于一体,引导村民种植草莓、茶叶等600多亩,增加农业附加值。同时,在秀美乡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立全省党建示范教育基地、全省青少年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全省文明和谐平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18万余人次。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当年的不足千元提高到3万元以上,全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不仅如此,他还以徐坊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拉动,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综合农业开发模式,优化田园科普观光旅游、农事体验旅游等休闲产业,将相邻的下肖村、陈家村等共六个村纳入“连带发展经济圈”,形成万亩标准化农田改造基地,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奔小康。

    脱贫攻坚的路上,徐春华既有大胆的阔步前行,也有细致的润物无声。2012年,村民徐来文在建筑工地打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腰椎断裂,治疗后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他的妻子重度耳聋,一直也没出去务工。家里两个孩子,大的在上幼儿园,小的才牙牙学语。徐来文心灰意冷、坠入低谷。正是徐春华的扶志,才使得徐来文努力地“站”了起来。徐来文说,出事后,徐春华时常激励他,从徐坊村的点滴变化说起,从破旧到秀美,从曾经以为的不可能到如今的模样,村子里一点点发生的巨变在徐来文的脑中展开了画面。劝解的话出自这样一个领路人之口,渐渐使徐来文生出了力量。徐春华着眼徐来文的实际困难,帮助徐来文的妻子进厂务工。因沟通交流难、学技难,此前徐来文的妻子从未进过厂。徐春华就多方奔走牵线,促成她走进就业扶贫车间培训,并顺利成为一纺织公司员工,一年务工收入达三万多元。在徐春华和扶贫干部的帮扶关心下,徐来文看到了希望。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就发展养殖业,还担任村庄清洁员、湖水管护员等。到2017年,他家年收入五万余元,实现了脱贫。

    十六年来,徐春华尽力“一帮一”扶贫济困,先后捐资80万余元支持村内建设、资助贫困生与孤寡老人20多名。为了支持精准扶贫,他主动结对助学4名贫困学子。徐春华还有另一个身份——金溪县农业农村工作人才培训员。2013年,金溪县委和县委组织部在徐坊设立了全县人才工作示范点和大学生村官实训基地,目的是想通过徐春华的言传身教,带领大学生村官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增长解决农业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截至目前,先后有70多名大学生村官参与集训,徐坊村实训基地在徐春华的言传身教下,成了金溪县培养农业农村人才的摇篮。

    奋斗到底,一种血液里对乡土的深深眷恋

    2018年1月,徐春华被确诊肺癌。在上海治疗期间,他参观了中共一大会议旧址,在游客留言簿上提笔留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先辈,奋斗到底”。这16个字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决心,也是他一生行动的写照。患病后,他先后经过了60多次放化疗,可从来没有放下过村里的事。疫情发生后,徐春华的病情已经恶化,他仍然同其他党员一起坚守在防疫一线,为村里的防控事宜忙碌着。直至他的双腿开始肿胀,行走不便,才不得不去住院。逝世前徐春华还交代了文化墙的建设事宜,全国思想道德建设现场观摩会今年即将在我市举办,徐坊村作为观摩点之一,如何把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臻于完美地展现给与会代表,这是徐春华生前最记挂的事之一。“疫情形势好转一点后,我们村里就开工建设文化墙,理事长非常关心这个事情,总打来电话问情况。”金溪县秀谷镇徐坊村支部书记徐文华告诉记者,徐春华在南昌住院时,仍旧是每天两个电话打回村里,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很虚弱。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天,徐春华是在徐坊村度过的。去世前的一个星期,已十分虚弱的他,还是坚持让儿子带自己到村里再看一眼。车子行驶到村子北面的文化墙前,徐春华看了最后一眼,墙面已经平展地刷上了水泥,快要完工了。

    徐春华连续十六年的持续建设,把对家乡深厚的感情,通过汗水和智慧回报给滋养他的这片土地,打造了一个“理想田园国”。物质上富了,徐坊村的精神文明也同样饱满有力。多年来,徐坊村的建设处处体现了“文化建村文明兴村”的理念,为了树文明、倡和谐,他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理事会、村民大会,完善36项自治管理与服务机制,实现由人管人到制度管理的转变,并出资3万元启动奖励基金,设立“报效祖国奖”“健康长寿奖”“求学成才奖”和“关心爱护下一代”等奖项。多年的成风化人,使得徐坊村民风淳朴,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我们村民都很感激理事长,他为村子里做的事情太多了!”村民们都说,他们痛失了领路人、主心骨,也永远地失去了一个好乡亲。徐文华说,徐春华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把村旁的300亩农田打造成现代农业,让乡亲们在共同富裕的路上走得更远些……

    通讯员 全斌华 记者 余志华



    编辑:冯星星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