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蓝冠噪鹛跑的科研团队
2023-11-03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 芳

  你听说过一种叫蓝冠噪鹛的鸟吗?

  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在世人眼中,它稀少、神秘;而在江西农业大学张微微教授研究团队眼中,蓝冠噪鹛勇敢、团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蓝冠噪鹛的天敌有哪些?造成它濒危的原因是什么?……在江西农业大学,张微微带着研究团队,正对繁殖期收集到的蓝冠噪鹛各类数据开展研究。

  “蓝冠噪鹛为何如此受关注?”记者问道。“它可是全球只有江西才有的物种。”说起蓝冠噪鹛,张微微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100多年前,蓝冠噪鹛第一次在婺源被发现后便销声匿迹,人们一度认为它们已经灭绝。直到2000年,它们在婺源重新被发现,引起世界轰动。

  “现在,蓝冠噪鹛野生数量仅有300余只,非常珍稀。我们研究它们,就是为了揭开它们濒危背后的谜团,帮助这个物种恢复、壮大。”张微微说。

  蓝冠噪鹛不仅身世曲折,殊不知,它的名字也来之不易。曾经,大家对蓝冠噪鹛认识不多,一度把它作为黄喉噪鹛的婺源亚种。直到2006年,英国鸟类学家考勒尔博士从形态学角度,将蓝冠噪鹛列为一个独立物种,并以英文Blue Crowned Laughingthrush命名。它的中文名,则经历了从“黄喉噪鹛”“靛冠噪鹛”到“蓝冠噪鹛”的转变。但是,蓝冠噪鹛作为新物种一直缺乏形态学以外的证据,特别是遗传学证据。

  如何为它正名?2010年以来,张微微一直聚焦蓝冠噪鹛。每年4月,蓝冠噪鹛进入繁殖期。鸟儿成群结队在村庄附近筑巢繁育,到7月后又带着新生的鸟儿陆续离开。张微微团队踩着蓝冠噪鹛繁育的节奏,每年4月进入婺源,与研究团队观测鸟的习性,记录鸟的生存环境。

  “它戴着蓝灰色顶冠、黑色的眼罩,鲜黄色的喉部,体型不大但颜值出众。”今年读研三的团队成员孙捷告诉记者,研一时,自己跟着师兄师姐们去找蓝冠噪鹛。清晨8时许,婺源湿地的树林里,鸟鸣啾啾。“这么多鸟,怎么找到蓝冠噪鹛啊?”孙捷问师姐。“蓝冠噪鹛的叫声就像一串富有韵律的口哨声,循着这声音找过去,准能找到。”师姐答道。在师姐的指导下,孙捷找到了几十只蓝冠噪鹛“家族”。“它们飞来飞去,叽叽喳喳,非常活泼。”孙捷说。

  在3个月的繁殖期里,师生们与蓝冠噪鹛为伴,见识到很多蓝冠噪鹛的“秘密生活”。团队成员顾航敏说,每当观察到雏鸟破壳而出,团队便欢欣雀跃;当观察到有的鸟窝鸟蛋碎了或者鸟蛋没有了,他们不仅跟着沮丧,还分析造成鸟蛋碎了或没了的原因……

  在师生们看来,蓝冠噪鹛是一种勇敢、团结的动物:合作繁育雏鸟,共同驱赶天敌。每当巢穴附近有天敌靠近,鸟儿就一起冲上去,或啄、或用翅膀扇,赶跑敌人。为了帮助蓝冠噪鹛,又不干扰蓝冠噪鹛自然繁育,师生们有时会制作假巢,里面放上鹌鹑蛋,用来引开敌人。

  经过多年研究,2021年张微微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从生态学、声学和遗传学上厘清了蓝冠噪鹛与黄喉噪鹛的差异,为蓝冠噪鹛作为一个有效的独立物种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证据,张微微还根据多年的科研成果和认识,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建议,受到广泛关注。

  “繁殖期内,蓝冠噪鹛喜欢在村落周边筑巢,好的生态环境为它们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天然居所。”张微微说,每年到7月底,蓝冠噪鹛就会飞回山林中。现在,团队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蓝冠噪鹛的基因组和演化研究上,“希望有一天能完全揭开蓝冠噪鹛的神秘面纱。”张微微说。